问题一:在ESG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关于企业漂绿风险防范,你有哪些建议?
今年4月12日,国内三大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该指引已于5月1日施行,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最晚在2026年披露2025年的ESG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ESG监管趋严,进入强制性披露时代。
企业关于漂绿风险防范,根据我的相关经验,谈谈两个重点:
- 提升不同利益主体沟通管理。国际社会比较关注漂绿greenwashing问题,即企业对自己的商品、产品进行夸大自己的环保行为,对消费者、投资者产生误导。国内外不管是行政监管部门还是社会组织,都在提升对企业可持续报告漂绿程度的关注度。例如,有社会第三方通过官方途径给企业发邮件提问、求证相关环保事项的,不能忽视相关反馈。例如,有的企业不在乎社会组织的邮件,认为没有法定义务回复邮件或回应沟通要求,可能对于第三方的求证事项,不能及时排除相关漂绿怀疑,错失沟通窗口期,导致风险扩大。
- 提升可持续发展、绿色承诺与环保生命的法律审核。企业在审核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对于企业收集数据、环保声明、减排的承诺应予以重点审核,做到可核验、可追溯、公众可查询。这里给法务提示2点要重点关注的事项,一是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义务,要避免选择性披露,尤其是对于合并报表子公司的环境监管记录,应当予以披露的不能有遗漏。我们有接触到上市公司再年报披露的时候遗漏了披露子公司环境监管记录的情况,被社会组织发现,对于品牌会造成更不好的影响。第二是企业在对自己产品进行宣传的时候对于环保材料、可循环等比例,应当做到可核验,因为一般的消费者可能无法识别是不是真实的,但是社会监管力量就会去看这个环保材料的比率是不是真实的,会发现漂绿问题,对于品牌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总之,法务在审核的时候,对于产品或者服务中的环保声明、零碳相关承诺,在法务审核时要做到可核验,确保环保承诺或者声明可查证。
问题二:在加快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新阶段,有关于企业减污降碳法律风险的防范重点方面,你有哪些建议?
今年8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其中法治保障方面,提到了减污降碳4大领域的法律制修订,一是生态环境法典制订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法律统一整合,二是能源法等为代表的能源法律体系健全,三是循环经济法修订为代表的绿色产业链法律体系;四是气候变化碳中和专项法律。
意见还提到要加强和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多项制度和机制;以及持续更新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对于企业合规底线的减污降碳法律风险防范,建议重点关注:
一是历史遗留手续问题。需要做好环保手续合规管控。加快原有遗留合规问题的解决,例如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环评、排污许可等手续欠缺,特别是图省事或者疏忽大意留下的手续合规隐患。
二是投资建设选址选线。需要面向2035年的前瞻性的减污降碳风险辨识与预判评估,规避空间管控调整和约束性指标升级风险,优先布局基础设施健全、管理规范、产业导向对口明确、环境规划符合性好的产业园区,加快绿色低碳的技术、产品和项目储备与转型。
三是减污降碳措施。需要结合企业发展需要,瞄准国际领先指标,预留和准备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的技术、空间和容量。
四是合规管理,重点强调2点。(一)是政策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变更跟踪收集和风险辨识机制,需要更加及时敏锐;(二)高质量的管理台账和信息管控制度,适应不断加强的信息化、智慧化监管和弄虚作假零容忍的要求,特别强调分工明确管理有序的环保责任制度,规范化记录和信息报告质量管控。
此外,建议在供应链绿色转型、信息披露等方面也需要加大关注。
可以预见,在今后的5-10年间,企业在减污降碳合规方面的投入,将能够越来越明显地转化为发展领先优势,反之则有可能面临较多的制约和发展瓶颈。
问题三:双碳背景下,企业应当如何利用法律工具来推动和保护其绿色增长战略?
推动绿色增长战略不仅是研发、业务等部门的目标和责任,企业法务可以采取多种法律工具来确保其战略的有效实施和保护。以下是我的一些观点可以和大家来进行分享。
- 协助企业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绿色合规政策。双碳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国家期待市场主体对此有所正面和积极的回应。因此,法律顾问作为企业的军事和智囊可以协助企业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客观情况的绿色合规政策,明确环境法规的遵守要求、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并将其纳入公司治理结构中。
- 加强日常合同的审核和管理,可以考虑增加环境责任条款。在与供应商、承包商和其他商业伙伴签订合同时,可以考虑增加包含具体的环境条款的内容,要求他们遵守相关的环境法规,并在违约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有助于确保整个供应链的环保合规性。
- 大型的收购、投资或合作项目,应当增加环境尽职调查的环节。ESG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也是近些年很多投资者在进行并购、投资或合作前的规范动作。进行彻底的环境尽职调查、评估潜在的环境风险和责任有助于企业在投并购业务中更加全面的理解和看待投资风险。
- 对于开发绿色技术和产品的企业,应通过专利、商标和版权等知识产权法律工具来保护其创新成果。这不仅有助于防止技术泄露,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环境保险: 考虑购买环境责任保险,以覆盖因环境污染或损害而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清理成本。这种保险可以为企业在面临环境诉讼时提供财务保障,通过金融杠杆对冲潜在的法律责任和风险。
通过这些法律工具的应用,企业不仅能够推动自身的绿色增长,还能够在法律框架内保护其环境战略,确保长期的可持续发展。